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双特派员”联动破解融资壁垒

新区金融创新获双重认可

金融特派员进入企业调研,为其提供精准服务。 本报记者 周凡 摄

本报讯(记者 喻劲猛 周凡) 近日,滇中新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两项创新做法——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融资支持与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入选《昆明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典型案例汇编》。与此同时,新区推行的“金融特派员”机制也凭借其在打通金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上的突出成效,入选《昆明市2025年上半年营商环境创新案例》。这些成果集中展现了滇中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金融支持方面的系统探索与实践成效。

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强“政企银”协作,去年10月,云南省委人才办与省委金融办共同选派32名金融特派员进驻滇中新区开展试点。新区以此为核心抓手,推动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多元与施策精准,有效衔接驻企服务,全面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在机制建设上,滇中新区构建了双“特派员”联动机制,将金融特派员与现有驻企特派员相结合,形成“双特派”协同工作格局,动态跟进306户“四上”“准四上”及重点项目企业的金融需求,有效打破“政企银”信息壁垒。同时,创新实施“七部门指导+金融特派统筹”的“双线条”管理模式,在新区财政金融局等七个相关部门及企业成立专项小组,开展定向服务,并通过组长联络机制实现统筹协调与动态管理。

在服务模式上,金融特派员积极参与“千企万户大走访”,推广“融信服”平台,精准解读“昆易贷·滇新惠企通”等贴息政策,并针对外贸企业开展“金融巡诊外贸专项行动”,通过电话、座谈、问卷和上门服务等方式,梳理诉求,提升跨境支付结算等服务质量,形成了“线上接诊+双特派共诊+组团共诊+专项巡诊+团队会诊+长期协作”的全流程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金融特派员机制的有效运行,为新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难题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

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方面,针对滇中新区临空产业园片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总投资规模大、初期信贷融资难的问题,农业发展银行与交通银行在金融特派员的沟通协调下,联合上门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融资方案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共同为项目匹配了中长期贷款支持。目前,两家银行共为项目成功新增授信超11亿元,并实现累计放款近2.5亿元,有力保障了规划建设2500套住房的省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支撑了新区“以房聚才、以才兴产”的战略布局。

在赋能科技创新企业方面,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技术、缺抵押”的痛点,中国银行昆明长水机场支行与金融特派员协作,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路径。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A公司为例,该行以其核心专利权为质押物,从评估到放款仅用时7个工作日,高效解决了企业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2025年上半年,该模式已在新区电缆制造、半导体芯片、环保包装、中药材加工四大重点领域成功落地多笔贷款,总额达2500万元,有效将“知产”变为“资产”。

截至目前,32名金融特派员已累计为新区各类重点企业提供电话咨询超2800户次,上门服务超300户次,摸排融资需求118亿元,实现新增授信41.5亿元,贷款投放23.9亿元,有力支持了50余户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

滇中新区通过驻企特派员、金融特派员制度的深入实施与金融产品的持续创新,不仅保障了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增强了区域发展后劲,也有效破解了科创企业的融资瓶颈,激发了区域创新活力,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的金融新动能。

  • 地震救援演练“实战感”拉满

  • 新区金融创新获双重认可

  • 新区召开昆明综保区现场工作会

  • “板桥—2025地震救援”应急演练举行

  • 浦东积极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 入选“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 探路破局走在前 改革创新带好头

  • 聚焦核心赛道持续提升园区竞争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