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舒珺珩 熊瑛 通讯员 吴思嘉
中秋节前一天的晚上,滇中新区大板桥街道阿底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付文琼熟练地打开抖音,登录“蜂婆婆阿底土蜂蜜”账号,准时开启带货直播,向网友们推介由阿底社区合作社生产的土蜂蜜,不一会儿,销量就开始飙升。她告诉记者,今年在社区干部和居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阿底优质天然蜂蜜销售线上线下“爆单”,1至9月,合作社经营收入突破30万元,创下新高。
“线下,我们的阿底蜂蜜卖到了企业、单位、工厂,线上则卖向了全国。”付文琼说,纯正、品质好是阿底蜂蜜畅销的基础。说着她点开网上的售后评价,“这是真正的土蜂蜜,味道太正了。”“打开就闻到了自然的花香,是天然蜜的感觉。”“冲泡是蜂窝状散开的,纯度高价格也实惠。”
“阿底”在彝族撒梅话里代表“美丽的地方”。阿底社区位于大板桥东部,地处宝象河水源保护地,山花终年开放,蜜源充足,有世代养蜂的传统。但过去的阿底,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收入来源单一,且无集体经济,产业基础薄弱,加之高寒山区交通闭塞,村庄发展滞后,当时74户居民中有90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困难,人均年收入仅为3000元。
近年来,滇中新区区域开发的快速推进,为阿底吹来了发展的春风。2021年两委班子换届,新班子提出带领居民“闯出致富新路”的构想。社区党支部瞄准阿底发展生态养蜂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党建+合作社+农户+股民”模式统筹引领社区居民“养蜂采蜜”,闯出了致富路。去年,阿底社区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
“我今年的收入怎么也能突破5万元了。”居民杨国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不仅在合作社打工有工资收入,还在家中养蜂,销售蜂蜜还有2万元收入,另外还种有几亩樱桃,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阿底青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不仅让集体和农户收入翻了番,还为社区20多个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就业保障。”付文琼告诉记者,合作社聘用了社区16位年老或身患残疾的居民协助管理蜂场,承担一些劳动强度不大的活计,每月可领到1500元的工资。据悉,社区有一对因身体原因无法承担重劳力的父子,在合作社打工、卖蜂蜜以及年底分红,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实现阿底蜂蜜的稳定量产,提升品牌影响力,社区专门聘请蜜蜂养殖专家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鼓励、指导农户自行养殖,并统筹拓宽销售渠道。“阿底生态蜜在线上得到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些高净值客户的热捧。目前,我们单场直播最高观看人数超过4万人次,累计观看人数超过20万次。”付文琼说,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将是重点拓展的领域。
居民们的腰包鼓了,振兴建设阿底的底气也就足了。据了解,这些年合作社每年都拿出7万元纳入集体经济,用于各类民生保障。当前,社区4个小组的36条村内主干道和94条入户道路得到全面提升改造;修建了3个健身小广场;安装了3套健身器材;实施了雨污分流项目和水管管网改造工程;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安装了200盏太阳能路灯……
随着交通条件以及环境的提升,众多新业态呼之欲出。记者了解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森林资源条件,阿底社区将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高品质的黄精、重楼等中药材,提高林地产出,延伸绿色经济发展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