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三亚
“鹅肝?”“昆明产的鹅肝酱?”“鹅肝冰淇淋口感非常好!”近日,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云南省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会场外设立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品鉴(茶歇)现场,“昆明产”的鹅肝、鹅肝酱和鹅肝冰淇淋受到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数百名代表的热烈追捧。位列世界三大美食之一的鹅肝产业落地昆明有啥优势?发展现状如何?记者寻访了国内唯一引进过法国朗德鹅原种鹅的公司——昆明山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滇中被誉为法国朗德鹅的第二故乡
“作为世界级美食,鹅肝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法式鹅肝最知名的产地是法国西南部的朗德省,朗德鹅是欧洲灰雁后代驯化,以产鹅肝为主。普通的鹅大多是鸿雁后代,以产蛋和产肉为主。朗德鹅的生长对环境、气候要求比较苛刻,法国人曾考察了山东、广西、云南等地的很多城市,并对与法国朗德省经纬度在同一坐标上的中国东三省抱有极大的期待,但最后考察一遍后发现,云南滇中地区的海拔、温度、湿度、光照等和法国朗德省非常相似,最适合朗德鹅繁种。因此,云南滇中被业内人士誉为‘朗德鹅的第二故乡’。”说到朗德鹅,昆明山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雷华如数家珍。
“在法国朗德省,平均每只朗德鹅只能产30—40枚蛋,而在云南滇中地区可产50多枚蛋。”雷华脸上满满的自豪。2007年,公司将法国朗德鹅饲养项目落地安宁。2023年8月,公司被昆明市拟认定为第十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月,在由云南省科技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彩云汇”创新创业大赛上,昆明山谷科技的“发展朗德鹅产业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项目”荣获二等奖。作为国内唯一引进过原种鹅的公司,经过10多年的积淀,朗德鹅产业在云南滇中已形成“种鹅繁育-鹅苗生产-农户养殖-合作社填饲-企业加工-公司营销”全产业链,唱响朗德鹅致富歌。
国内唯一制定企业标准的朗德鹅公司
尽管国内高品质鹅肝市场供不应求,但最初作为舶来品的鹅肝刚进入昆明市场时,市场表现并不好。“连五星级酒店的大厨都不会烹饪鹅肝,因此特供星级酒店的高品质鹅肝带来了一个不小的尴尬,因厨师不同烹饪出来的鹅肝千人千味。”雷华回忆,不只烹饪这个环节碰到难题,其实整条产业链从朗德鹅的养殖、加工等均因没有规范标准而困难重重。“鸡、鸭、鱼等生产、加工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但是针对鹅的标准没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020年3月,由昆明山谷寻甸分公司编制的食用动物油脂(鹅油)标准通过云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并实施。今年1月,熟制鹅肝、熟制鹅肝酱标准又通过云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并实施。“我们的企业标准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行业标准,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是国内唯一一个制定企业标准的朗德鹅公司,更多的是我们的企业标准对标的是法国朗德鹅标准——即最高标准。”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2023年9月11日,经过半年多努力,昆明山谷科技公司顺利通过了来自马来西亚的国际清真诚信联盟的清真认证。此认证的核检涉及公司饲养基地、加工设备运行、质量标准、品质把控、清真管理等方方面面。“我们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为数不多获得认证的企业。”记者了解到,马来西亚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清真产品认证中心和制造中心,它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马来西亚人非常喜欢云南的鲜花饼,有了这个认证,鹅油鲜花饼的销路前景越来越广阔。”
产品出口约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被欧洲人称为陆地深海鱼油的鹅肝,等级标准很“森严”,生肝重量、饱和度、色泽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低于650克的生肝不饱和度不够,但不是越大越好,还得看色泽。另外,工艺、储存标准等也很关键。”雷华介绍,目前公司有寻甸县鸡街镇和官渡区兴旺工业园区两个加工场地,公司每年可提供鹅肝700吨左右,鹅油1400吨左右。山谷鹅油专供的“潘祥记鹅油鲜花饼”和“滇品香”朗德鹅油云腿月饼面市后,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昆明山谷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出品的“鹅肝冰淇淋”在丽江长街宴首秀,并登上丽江热搜榜首。“鹅油小锅米线、鹅油破酥包等接地气的昆明‘小吃’将很快面市,我们还将为家庭提供熬制好的鹅汤包。未来,鹅血、鹅胆、鹅毛等充分开发利用后,朗德鹅的价值将从现在1000元/只增加至1500元/只左右。”据悉,昆明山谷科技公司与山东、安徽、浙江、湖北等多个省建立了合作模式,将为合作机构提供朗德鹅种鹅。另外,山谷出品的鹅肝、鹅肝酱等产品除专供昆明各大星级酒店和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省市外,已出口至约旦、迪拜、卡塔尔、日本、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2月,昆明山谷科技公司与寻甸县签订了寻甸朗德鹅产业项目框架协议,项目投资规模约2.9亿元,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预计五年内建成。一期项目建设预计2024年底前竣工,将建成1个中型规模的鹅苗孵化中心和两个可带动养殖户年生产10万只商品朗德鹅的合作社示范基地,每年可生产销售50万只朗德鹅商品鹅苗,实现年加工朗德鹅产品5000吨,年销售10万只朗德鹅系列产品。二期、三期项目计划2027年底竣工,预计整个项目落地完成后,可带动1000户养殖户实现年增收3至4万元,解决约100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总产值约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