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在滇中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板桥街道西冲社区——

厚植人才“沃土” 涵养发展“活水”

花系夭民族餐厅一角。 本报记者 万旭 摄

西冲小学扩大重建、组织居民参加社会技能培训、鼓励青年人才回乡建设社区……滇中新区大板桥街道西冲社区把人才资源当做社区建设的第一要务,人才质量提升和数量的不断增长为社区发展带来“活水之源”。

2005年,面对西冲小学校舍老旧、师资缺乏、教学设施陈旧等问题,时任西冲社区书记的殷福玉认为,要发挥校园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使用效益和服务能级,为学生成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在他的动员下,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发动辖区企业共同募集800万元重建西冲小学。西冲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区、企业的帮助下,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教学班也从2006年的24个发展到现在的46个,教学质量位居官渡区前列。目前,西冲小学招生不仅面向社区,也解决了附近企业务工人员子女的读书问题,据统计,学校随迁子女就读人数占85%左右。为解决更多学生的入学问题,202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开始进行改扩建一期工程,目标规模为72个教学班。

“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才的条件,让每个人才都在社区有用武之地。”这是西冲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李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想让社区留得住人才,就要盘活人才存量。社区针对60岁以下人群发放人才问卷调查,鼓励年轻大学生留在社区做储备干部或在企业担任相关工作,50岁以上的文化层次较低的居民建议从事保洁、保安等工作,有相关技能的居民可从事电工、维修工等。同时,社区组织开展社会技能培训,支持居民自主创业。2021年,社区成立了云南悦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云南速淇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吸纳社区剩余劳动力输出到有需求的企业、单位或组织。“社区40至55岁的中老年居民较多,他们加入社区成立的公司通过劳务派遣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工作。公司现在已经承接附近社区和街道办的保洁、保安等工作,务工人员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李佳说。

除了解决中老年居民的工作以外,社区也在不断引入“新鲜血液”。“95后”卢燕是返乡青年代表之一。2022年初,曾在昆明一家大型餐饮公司担任总经理的卢燕返回社区,担任花系夭民族餐厅的总经理。她打破以往的经营方式,以“餐饮+”的形式把节日文化、非遗元素等融入餐厅经营中,大力推广彝族菜品,深受市场欢迎,仅明年1月份的“杀猪饭”就已预订满了。“以后,我们还将邀请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把我们的特色餐饮做得更好。”卢燕说。

随着发展不断向好,社区还将不断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教育的投入,“现在两个公司每年盈利30万元左右,为集体带来不少收益,后续,社区打算把部分资金用于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读书,期待学生学成归来后能够更好地反哺社区建设。”李佳充满期待地说。

本报记者 舒珺珩 通讯员 吴思嘉

  • 空港消防为机场捷运消防控制室迁改护航

  • 厚植人才“沃土” 涵养发展“活水”

  • 新区税务局举办“党建引领 比学赶超”比武

  • 新区开展基层政务服务业务培训

  • 空港投资集团成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

  • 杨林经开区新增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 公益广告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