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永琴) 今年以来,滇中新区扎实推进“标准地”改革,降低工业企业成本,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滇中新区自然资源规划局牵头重新编制了《云南滇中新区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对区域评估、控制指标体系、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监管、行政审批和信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时限,目前总体实施情况良好。
截至目前,新区共计出让工业用地7宗,面积为323.51亩,其中采取工业项目“标准地”方式出让新增工业用地共5宗,面积为301.08亩,采取工业项目“标准地”方式出让新增工业用地面积占工业用地总出让面积的93.07%,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滇中新区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已取得确保“净地”供应、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实现“地等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项初步成效。在完善配套政策方面,实行“承诺制”审批,严格执行《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暂行办法》,梳理承诺事项和承诺材料清单,出台《云南滇中新区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制定“标准地”使用承诺书模板,下发《关于云南滇中新区实施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审批(试行)的通知》。此外,印发《“标准地”投资建设监管协议》,明确指导、监管部门及具体投资建设项目要求。
“以‘标准地’方式供应土地,为企业缩短约15个工作日用地审批时间,减轻了企业资金负担。”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评合一”和成果共享共用和提前启动片区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等有关评估,加快实现“地等项目”,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此外,受让人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同时,还与属地管委会签订《“标准地”投资建设监管协议》。滇中新区在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方面对企业作出具体规定,防止土地闲置浪费和低效利用,促使企业通过“标准地”实现亩均投入产出达标增效,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