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滇中新区临空产业园与云南盘谷合力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成果——云南省首个专业医疗器械CDMO(合同制委托生产)孵化平台和孵化园首次亮相。这既是云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与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滇中新区在医疗器械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云南是否具有专业级CRO(委托研发)?云南针对医疗器械的特色政策和专项扶持资金如何?孵化企业如何获得市场?……这是南博会上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家对盘谷合力CDMO孵化平台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医疗器械行业是高门槛行业,新生的科研生产企业5年存活率不会超过30%,试错成本太高了。”在云南盘谷合力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燕冬眼里,传统医疗器械产业涵盖22个大类超过8万个品种,“竞争压力大,也会有更多企业和资本进入医疗器械行业。”
“研发难”“场地建设成本高”“产品注册申报漫长且专业”“企业融资难、市场销售难”,这些“痛点”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扼杀了很多极具创造力和临床价值的新产品。传统模式下,单一医疗器械产品从研发到注册完成需要2至5年时间,资金投入介于3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
相比之下,CDMO模式能够将这一周期缩短至6至18个月,费用也大幅降低至30万元至100万元。2023年6月,云南盘谷合力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国药集团云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云南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在滇中新区成立医疗器械CDMO孵化平台,共建医疗器械中小企业专业服务平台—妙联医疗器械企业全域管理平台以及医疗器械跨境电商和医疗器械外贸综合服务体,全力打造滇中新区医疗器械产业链。
滇中新区临空产业园为医疗器械CDMO孵化平台配备2200平方米共享生产中心与530平方米共享研发中心。据悉,入驻该平台不仅享受园区提供的共享生产场地、产品研发及质量体系建立,注册申报服务等全方位服务,还能获得如财政补贴、产业基金扶持等多项政策支持以及国药集团代储代配和委托销售服务。
“医疗器械CDMO就像是医疗行业的超级‘后勤管家’,它为企业提供从创意到产品上市的全过程服务。”施燕冬说,医生、科研工作者等个体面临的产学研转化瓶颈,尤其是独立建厂进行生产等难题,医疗器械CDMO同样扮演了创新推手的角色,“目前,滇中新区已建成产学研转化通道,助力科学家和医生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实现最低成本、最快速度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顺利过渡。同时,平台还致力于对优秀产品给予特别扶持,加速云南乃至全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蓬勃发展。”
施燕冬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与6家企业签约进行项目孵化,配合完成11个产品的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其中,有5个产品已成功上市销售。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云南盘谷力争孵化100家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推动1000个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实现不低于50亿元的经济效益。本报记者 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