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三亚
盛夏的昆明,风景怡人、高朋满座。7月23日,四海宾朋怀着“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美好憧憬聚集在昆明世纪金源大饭店,共话携手开放合作新机遇,共创繁荣美好新未来。
由云南省投资促进局牵头主办的南博会配套活动“投资云南”产业专题投资洽谈活动,包括林下经济、绿色制造、纺织服装、数字经济4个专题对接会,邀请了相关领域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150余家企业以及州(市)、园区200多人到场商洽合作。
云南省投资促进局负责人介绍了云南的投资环境、重点产业投资项目、投资合作方向,各企业代表先后发言并表示看好云南的投资潜力。现场对各州(市)会期促成的19个项目合作成果进行了展示,涉及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文旅康养、数字经济等领域,协议金额超100亿元。
据悉,自3月本届南博会招商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全省16个州市积极对接企业,洽谈项目合作。截至6月,全省新签约项目1200多个,协议总投资890多亿元,为招商引资助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能源逐绿低碳释放发展动能
林下经济产业对接会上,省林草局推介了云南林下产业相关政策,玉溪和勐腊等地共计推介林下产业待招商项目20个。省内外40多家林下产业重点企业参会,就云南如何充分释放广袤森林的绿色能量,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了交流,并促成20多个项目合作意向。
“得天独厚的绿色能源优势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企业落地昆明使用绿色能源,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生产经营的碳足迹,也意味着更高的绿色附加值、更低的‘碳关税’。”在绿色制造产业对接会现场,昆明市政府、玉溪市政府就积极发挥“零碳园区”及重点园区等载体平台对绿色制造产业的集聚作用,分别围绕本地区绿色制造优势作推介。
昆明是“国家绿色能源基地”之一,绿色能源装机和发电占比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拥有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的乌东德水电站。2023年,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55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6.5%。近年来,昆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在绿色制造方面,昆明的度电工业增加值9.15元,约为全省的两倍,工业发展“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高。到2025年,昆明将形成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通过杉杉负极材料、孚能科技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带动产值超过2500亿元。
目前,昆明正探索创建一批零碳园区,助力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先行先试打造零碳园区的全国样板。下一步,昆明将进一步细化完善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发展政策措施,健全完善相关建设标准,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努力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会上,德勤中国、华润电力、上海探链、京能液氢、中商银、日本新幸机械、龙马控股、国钛金属、河南神火等企业围绕绿色制造产业交流发言。德勤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在滇打造“绿电智造”园区的初步构想。参会企业纷纷表示将加强对云南的关注,与相关园区深入对接,共同探索对冲碳税壁垒。
数字经济产业向新而行
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对接会上,昆明和玉溪等州市围绕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数字赋能应用场景以及数字+文旅相关项目展开推介,与数字基建、网游动漫、电子设备制造、数字文旅等领域企业共话发展。昆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从战略红利、资源禀赋、市场潜力等方面介绍全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机遇,诚挚邀请参会企业共享昆明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政策优势,与昆明携手布局新项目、开拓新市场、赢得新发展,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在昆明集群成链、发展壮大。
为加快推进“数字昆明”建设,昆明市成立了“数字昆明”领导小组、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产业链推进办公室,新设立市数据局、智投公司等专业化服务管理机构,统筹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在政策支撑方面,制定出台《昆明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昆明市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昆明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等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安排3亿元资金专项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设立总额3000万元的“算力券”,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市实现5G网络全覆盖和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已建成5G基站4.1万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为47.2个,位列全国第二位;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国际通信业务服务范围扩展到周边8个国家。滇中新区、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以及19个开发区规划工业用地面积近210平方千米,专门规划建成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云南省区块链中心、云上数字赋能产业园,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为集群的特色园区,为数字经济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