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喻劲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2024年一季度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46亿元,同比增长6.4%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7.4%,增速在昆明市排名第一
作为国家级新区,滇中新区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一点一极两区”战略定位,牢牢抓住“一张白纸上绘蓝图”的重大发展机遇,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先行区”实践,在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中展现新区担当。
特别是2022年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滇中新区锚定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省委书记王宁领题调研形成的《加快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大力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力促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产业高地、实力新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充分利用省级赋权,着力强化制度赋能,推动重点领域难点问题改革实现新突破。
改革创新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底,滇中新区在改革开放创新上迈出新步伐。昆明市出台《滇中新区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建立“滇中新区—街道”两级管理层级,内设机构由22个调整为15个,原大板桥街道析置为大板桥、长水和小哨3个街道。
这一改革方案持续优化新区“大部门”机构体系,进一步理顺滇中新区与昆明市、相关县区、各直属管理机构的关系,推动昆明市与滇中新区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一盘棋”。
改革创新马不停蹄。2023年11月,依据省委书记王宁领题调研形成的《加快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昆明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的30条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八大行动”,为加快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排出“时间表”、定下“施工图”,推进新区努力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云南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带好头。
近年来,滇中新区坚持对标先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各方面工作取得实效。2023年,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5.17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6.1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0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78亿元、同比增长29.4%。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呈现企稳回升、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2024年一季度,滇中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46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新区直管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2.09亿元,同比增长59.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7.4%,增速在昆明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4亿元,同比增长16.6%。新区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企稳回升、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实干奋进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
牢固树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鲜明导向,今年以来,滇中新区全面吹响“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冲锋号,奏响龙年奋进“开工曲”,召开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调度推进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2024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议精神,以“抓落实、干起来”的实际行动,在昆明“六个排头兵”建设中争先锋、打头阵,在云南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带好头。
新区持续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精准招商,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连续召开2024年一季度、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调度推进会。
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调度推进会上,新区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75.45亿元,涵盖航空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集中签约项目13个,总金额133.91亿元,投资内容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总部经济、商贸物流等领域,为新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集中开工重点项目中,滇中大益生物科技园、云南昂业产业园、滇中港荣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将有力推动临空产业园发展;临空产业园分布式光伏、昆电立控股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将为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骨科医疗器械高新技术孵化研产项目(二期)、圣爱中医大健康产品研产项目将进一步壮大新区医药产业;临空产业园保租房、小哨地块保租房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增进新区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季度,滇中新区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坚定信心决心,强化比学赶超,集中开工1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3.78亿元,集中签约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66亿元。集中开工和集中签约项目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区主导产业领域,展示出新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推动新区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真服务”
换来企业“四心发展”
把优化营商环境这项“一号改革工程”抓牢抓实。滇中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与企业共赢发展”要求,先后推出155项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及126项短板弱项整改任务,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打通服务经营主体“最后一米”。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新区主动承接18个省级职能部门赋权新区的104项权限,切实为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减负”,着力打造环节最少、材料最简、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新区“六最”审批服务流程。2023年,新区事项网上可办率96.86%,全程网办率95.57%,行政许可类事项“零跑腿”占比99.24%,即办件占比86.59%,承诺办理时限压缩率92.85%,行政许可类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新区直管区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17.01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32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今年以来,围绕“百件实事比作为 百舸争流建新功”双百行动,新区持续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排忧解难,打通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痛点。
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带头深入各项目工地和企业生产一线实地调研督导,现场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排忧解难,并创新实施驻企特派员挂钩联系企业机制,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截至6月底,滇中新区各级各部门、127名驻企特派员到127户重点企业和42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开展上门服务1300余次,为新区企业解决用工、办证、销售、融资、扩产等急难愁盼问题91个,新区营商环境办挂牌交办有关部门协调办理问题41个,用真心真情、真意真诚的服务,换来企业在新区放心省心、安心舒心地发展。
新区扎实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出台《云南滇中新区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审批服务事项清单》,确保“净地”供应、完善配套政策,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区采取工业项目“标准地”方式出让新增工业用地面积为204.6亩,占工业用地总出让面积的77.83%。
“根据初步评估,以‘标准地’方式供应土地,为企业缩短约15个工作日的用地审批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见效。”新区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空辐射优势,新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周活动,组织企业“聚会”,促进上中下游产业链接,加强“银政企”沟通,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便企、护企、惠企、助企、安企”的服务,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4月,新区临空先进制造业片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45.8%,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