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云南中玮科技不断创新开拓市场

云南中玮科技月产250万片液晶屏生产线。 本报记者 周凡 摄

本报记者 马逢萃

“这是今年3月新开的生产线,生产15.6寸以下手机屏、运动手表屏、医疗仪器屏、车载屏等产品。目前,4条生产线月产250万片液晶屏。”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滇中新区东片区智能科技产业园的云南中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郑楚生站在恒湿的无尘封闭式车间外,透过观察窗为记者介绍正在全力赶订单的全新自动化生产线。

只见6台切割机正在裁割屏幕,分割成不同大小的液晶屏被送到后工序生产线上贴偏光片,再通过40米长全自动生产线组装成品(芯片、连接排线、密封UV胶、背光源组装、自动焊接、贴胶等全线都是设备自动完成)……“液晶屏幕应用广泛,很多智能化设备像血氧仪、智能手表都需要。我们还在持续扩产当中,全部建成后预计有20条生产线,总投资2亿元。”郑楚生说。

记者在园区走访时了解到,云南中玮科技各生产线都非常忙碌,“这是昨天接到的新订单,对方要100万个快充头。去年快充头一天的产量大约是50000个,供不应求。今年的订单量更多。”郑楚生告诉记者,和去年相比,云南中玮科技的生产总量同比增长约20%。

作为滇中新区第一家招商引资的智慧终端全产业链企业,2018年落地的云南中玮科技见证了新区的发展变化。“新区领导很关心我们的发展建设情况,对我们的发展思路也非常认可。”

对于滇中新区临空先进制造业发展局多次主持召开的园区企业座谈会,云南中玮科技只要得到邀请就积极参与,“我们所需的原材料主要还是从深圳进货,出口也是走深圳海关,通过航空运输或者经香港走海运。我们也想知道,滇中新区的企业是不是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上下游资源,这样就可以节约一大笔物流成本。另外,新区范围内有哪些企业需要我们的产品,也希望大家多多沟通交流。”郑楚生说。

郑楚生介绍,电子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只有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才有机会将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对市场变化是很敏感的,不断创新生产能引领市场的新产品。有时候一个新产品铺上去,要具备足够的生产规模来满足市场,否则会错失机会。”郑楚生说。

对电子产品产业面临的数智化升级,负责电子液晶屏幕生产线的90后管理者兰新亚有自己的理解,“我们最好的技术工人月薪可以到20000元——会使用所有生产线设备,会维修设备,用自动化生产线用得品质可控、效率更高。后期升级成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对工厂基层技术团队是要求更高的,也是接下来整个市场要面对的新挑战。”

据悉,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云南中玮科技正积极和昆明的职业院校合作,尝试以产教融合的新方式培养更专业稳定的一线工作人员,解决用工难、人员流动大的问题,“将在园区建设云南贤才技工学院,计划首批招生300人左右,让学员边学习边实践,毕业就可以就业。”郑楚生说。

截至目前,云南中玮科技已建成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快充头、液晶屏幕、电子产品壳体注塑包装等多条生产线,产品远销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不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打通从零件到成品的各生产工序。对此,郑楚生清晰地表达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手机、手表的所有零配件,包括手机电池、手表电池等所有配件生产都在园区内完成。力争建成云南省首家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的全产业链企业。”

“硬件现在都可以做到,最核心的竞争是软件的竞争。还有就是各企业要积累数据,培养属于自己的AI机器人,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兰新亚是甘肃平凉人,曾在上海和深圳显示屏行业积累多年工作经验,对显示屏产业发展颇有见地。

“做成品牌还需要不断积累。任何一个企业,从0到1是最艰难的过程,好的产品就是那个1,营销渠道是1后面的若干个0。没有好产品就等于没有那个1,有多少个0都没用。”郑楚生补充。

  • 昆明长水机场“七夕”鲜花零售额同比增长83%

  • 解决企业诉求 提升服务质效

  • 我省全面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

  • 滇中新区启动工会经费审计

  • 云南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园举办招商推介活动

  • 从考察到开工用时不到4个月

  • 最大规模咖啡品鉴派对昆明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 浦东新区积极参与跨境数据流通交易

  • 云南中玮科技不断创新开拓市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