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宁市连然街道光明社区,2000余名流动人口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度融入这片0.51平方公里土地。社区党总支以“三抓三促”为抓手,用党建这根红线串起治理千条线,让“流心”变安心,让“变量”成“增量”,铺就了一条从“过客”到“主人”的温情之路。
服务做细 编织归属之网
面对流动人口“召集难、管理难、服务难”的挑战,光明社区党总支首先在“服务”与“融入”上精耕细作。党总支将组织建在网格上,整合资源设立5个红色网格,28名楼栋长中有15名是党员骨干。他们开展“党旗飘楼栋·党员进家门”行动,以“同乡情”精准服务,用“三不漏”机制摸清底数,实现人员信息“三清”动态管理,让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社区党总支善用区域化党建“法宝”,与16家单位签订个性化服务协议,创新“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双向认领模式。在流动人口聚集的连然新村片区,道路硬化、智慧安防等工程落地生根。“光明底色”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以色彩区分服务类型,开展“安全敲门行动”等志愿活动百余次,用行动续写奉献篇章。
智慧驱动 重塑治理之序
如何让管理规范有序、服务精准高效?社区党总支将目光投向了智慧赋能。党总支牵头研发“光明照进幸福里”智慧平台,其中“红黑榜”功能将社区治理置于阳光下。对积极参与者实行“红榜奖励+积分累积”,对违规行为实施“黑榜惩戒+经济处罚”,制度运行以来发布信息60余条,成功整治不文明停车等30余例。“为民租房”信息平台实现租房全流程闭环管理,“码上事马上办”二维码更提供“预约办”“延时办”等定制服务,确保流动人口办事无忧。
安全是安居乐业的基础。针对非机动车充电乱象,党总支问需于民,投资4.5万元建设智能充电棚,并将规范停车充电纳入出租房屋准入条件,压实房东责任,疏堵结合守护安全底线。
嵌入服务 提升民生福祉
社区治理的温度,最终体现在对“一老一小”及关键生活需求的深切关怀上。
聚焦流动老年群体“吃饭难”,社区党总支新建老年幸福食堂,以5元一餐普惠标准,为非户籍老人争取专项补贴,并创新推出“爱心送餐”服务,党员志愿队风雨无阻送餐上门。党总支更联动卫生站构建健康闭环,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季度体检+日常监测+应急响应”体系及健康讲堂,为“夕阳”撑起幸福保护伞。
为守护流动人口“朝阳”成长,党总支构建“素质拓展+安全防护”双轮体系。以家庭教育为着力点,创新开展儿童议事会、微心愿圆梦活动。在“童创未来儿童友好乐光明”项目中,18名流动儿童通过3期议事会以“一米高度看光明”积极发声,党员力量更助力22名孩子实现了纯真的“心愿梦”。同步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为孩子们筑牢成长的安全防线。
本报记者 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