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

智慧赋能新区未来交通产业

“滇中新区谋篇布局未来交通大有可为。高原特色的地理环境优势、发达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以及初具雏形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其在未来交通领域的深耕提供了坚实根基。更重要的是,人才与龙头企业纷纷涌入这片热土中,让未来交通建设从‘蓝图’走向‘实景’轮廓渐明。”日前,一位来自山东大学“万里边疆 强国有我”社会实践项目的大学生在走访滇中新区低空经济、智慧交通相关企业后,在调研报告中写下了这样的观察。

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滇中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智力动能。作为新区引入的重要科研平台,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正以科技研发为核心、企业孵化作纽带、人才培养为支撑、成果转化为目标,聚合山大学科优势、资源优势赋能未来交通科学城高质量发展。“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始终当好校地协同的桥梁纽带,积极引入山东大学优质师资与科研团队,深度参与云南省重大科研项目;广泛调研滇中新区产业发展需求,规上企业调研覆盖率达72%;同时参与筹备2025年‘未来交通国际论坛’,邀请学校院士、知名专家和粤港澳、长三角等地领军企业参加。”该研究院院长王明星表示。

聚焦重点领域精耕细作,以实践经验助力智慧交通实践应用提质增效。“我们已经准备好与新区未来交通产业并肩前行。”王明星充满信心,“滇中引水工程、大瑞铁路……山东大学科研团队在云南参与的多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取得可喜的进展,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前沿技术、隧道施工灾害精准预报等多个科研成果也得到充分验证,为新区智慧交通产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已与新区多家交通企业进行沟通,希望尽快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更快扎根于交通建设的实践土壤。”

立足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王明星介绍:“今年暑期‘万里边疆 强国有我’社会实践项目中,调研队伍已针对滇中新区重点产业形成调查报告,这为研究院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借鉴。我们将以这份调查报告为蓝本,精准对接新区未来交通产业的技术需求与人才缺口,尽快引入专家团队,启动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吸引更多山大师生带着课题走进新区、扎根一线,让山东大学的智力资源与新区的产业优势深度融合,实现与未来交通产业同频共振、加速向前。”

本报记者 舒珺珩

  • 锚定新区场景 共拓合作机遇

  • 新区领导率队赴成都招商引资

  • 云南如何啃下智慧交通硬骨头

  • 新区领导率队赴北京招商引资

  • 智慧赋能新区未来交通产业

  • 滇中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发布

  • 实现旅客落地即品菌

  • 宇树机器人“送匾小分队”精彩亮相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