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区提升农村路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道畅民心顺 路通百业兴

新区交通路网不断完善。 本报记者 马逢萃 摄

本报记者 马逢萃

随着颠簸土路变坦途,农村公路不仅连接起村庄与城市,更串联起村民们的希望与未来。

9月,雨后初晴,记者跟随滇中新区城市建设管理局、项目施工方工作人员驱车行驶在小哨街道矣纳社区关箐3号路上。新铺的沥青路面平整顺畅,两旁玉米地郁郁葱葱,远处山谷云雾缭绕。“去年我们刚进场时,车开进来大概900米,路就断了,所有的车都要拐进村子里,借道旁边的村落,让附近居民很困扰。”项目施工方工作人员金治丞指着窗外介绍。

如今这段1.6公里的道路已将兔耳居民小组与123乡道相连,村民前往嵩明县再也不用绕行。

乡村道路升级

破解村民出行难题

关箐3号路是滇中新区乡村公路改造的缩影。去年3月以来,新区直管区30户以上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项目正式启动。截至今年6月30日,像关箐3号路这样破碎、断开的乡村道路已全部修缮完工。

“这条路重新铺设了沥青路面,属于完全新建工程。”金治丞介绍,施工从最基础的路基开始,先后铺设级配碎石层、水稳层,最后才铺设沥青路面,相当于重新修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地处山区的两岔箐,混凝土路面施工面临更多挑战。“两侧用地受限,只能在原有路基宽度内施工。”金治丞说,这段3.3公里的道路原为泥土路,坑洼严重,只有越野车能勉强通行。9月1日,记者在两岔箐看到,新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坚固,上面刻有4道防滑槽,局部设置了错车道。这条路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成了森林防火通道,解决了消防车无法进山的难题。

记者从滇中新区城建局了解到,本次乡村道路硬化项目共涉及15条道路,路线总长约27.869公里,项目预算总投资为2367.8534万元,新区城建局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共计获取上补资金1293万元。项目重点保障两类农村道路硬化提升,包括连接国、省、县公路的出村路,村与村之间的连接道路,着力抓好连接国省干线的出村路、资源开发地区的出村路、通往闭塞行政村的出村路的建设。

目前,已完成复兴2号路、沙沟1号路、张家坡1号路、关箐村1号路、新发2号路、下对龙村1号路、矣纳3号路、板云公路等路段,累计完成约16.48公里路面、4264米波形护栏、150米混凝土护栏施工。

完善交通网络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路修好了,最受益的是当地村民。在矣纳居民小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矣纳3号路和4号路虽然也硬化过,由于使用频繁,路面又翘起来了,小车路过可能会被刮底盘。”如今,修好的道路不仅让村民出行更方便,还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题。

“以前上对龙村委会至两岔箐道路没修好时,大货车进不来,农产品只能用三轮车往外倒腾。”小哨街道上对龙村居民告诉记者,“现在大车可以直接开进村,我们的水果、蔬菜都能卖个好价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道路等级的提升为今后农产品外运、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路不好,谁都不愿意来。路好了,游客才会多。”大板桥街道沙沟社区党委书记宋志刚说。

“道顺民心畅,路通百业兴。”滇中新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道路作为片区的“毛细血管”,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区直管区30户以上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项目的建成运营将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多个行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预计今年9月底,该项目将组织开展竣工验收。届时,滇中新区直管区的乡村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如今,行驶在这些新修的乡村公路上,已经很难想象它们曾经是雨天泥泞不堪、通行困难的土路。

  • 昆明航空职业学院首届新生入学

  • 道畅民心顺 路通百业兴

  • 下好经济发展“一盘棋”全力以赴抓进度保增长

  • 新区领导赴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开展跨区域协作调研

  • 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考察团赴新区交流

  • 交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答卷

  • 新区召开2026年度预算编制工作会

  • 坚守为民初心 建设绿美新城

  • 安宁两高校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同时揭牌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