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昆明文理学院文化周非遗项目集中亮相——

传承文化基因 汲取精神力量

师生体验长嘴壶茶艺。

变脸表演。

近日,昆明文理学院杨林校区举办“风华文理 遇见非遗”大思政实践教学之“非遗进校园”文化活动周。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10余项精彩的非遗项目集中亮相,通过静态展示、动态展演、宣讲教学与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可观、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盛宴。

此次活动周紧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核心理念,精心设计了三大板块内容。在该校杨林校区红旗广场的展示区,瓦猫、掐丝珐琅彩画、竹编等非遗项目一字排开,1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特色互动活动穿插其间,高跷李白巡游对诗赠礼,平添几分雅趣;小丑杂耍派发气球,引来阵阵欢笑;非遗糖画、棉花糖制作,则用甜蜜的味道拉近了传统与现代的距离。动态展演通过“游园会”形式将非遗魅力播撒校园。滇韵雅赏分会场中,彝族舞蹈欢快热烈,滇剧《火凤凰》赢得满堂喝彩;川剧变脸、打铁花等绝技引人惊叹,师生们围篝火携手打跳,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本次文化周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注重“可感可触、手手相传”的深度体验。“非遗宣讲体验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课堂,开设了面塑、彝绣、剪纸、茶艺、香艺等多门实践课程。传承人们不仅讲解非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更耐心指导学生们动手操作。

将非遗引入校园,是昆明文理学院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创新实践。昆明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杨添富表示,非遗承载着千百年的文明记忆与文化基因,引导师生从非遗中汲取精神力量,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致敬,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

本报记者 万旭 文/图

  • 李文波:让蔬菜品质越来越好

  • 传承文化基因 汲取精神力量

  • 乌西社区:精彩活动庆佳节

  • 新发社区:乡村艺术显张力

  • 昆工交通工程学院开展送教活动

  • 凌云社区举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活动

  • 公益广告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