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云南滇中新区2024年发展报告》,“空港第一人民医院施工进度达80%”“新增学位7500个”……一串醒目的数字映入眼帘。2024年,滇中新区提升“一老一小”民生福祉成效显著,如为7000余名6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举办“五社联动”活动,提供健康义诊、儿童关怀等服务。
过去的一年,滇中新区关注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增补给、优服务,不断将“一老一小”的美好向往变成现实。2025年,滇中新区将如何持续发力?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共同关注如何利用数字化助力,探索服务“一老一小”的新途径。
省政协委员、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智表示,云南省将依托“云尚+”系列民政服务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云尚有养”“云尚有福”“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品牌。积极探索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规划并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服务措施,以缩小“一老一小”群体城乡服务差距,促进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个性化需求的精准满足。在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推进养老行业数据资源开发汇聚,深化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动养老行业数字化转型。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群体,云南将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的运用,提高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水平,为各级各部门开展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面对不断升温的旅居养老热,省政协委员、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王诗莹建议,康养机构可以通过融入数字化元素,为旅居养老增添新活力。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老年人在欣赏云南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时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本报记者 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