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下料分拣产线上,仅需6秒,形态各异的零部件便能在机械臂的帮助下完成“归类”;在湖南湘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AI公务员”可迅速将冗长政策文件提炼为精准摘要,让民众告别“文书迷宫”;湘江实验室研发的轩辕AI大模型,将车辆、行人、路网动态复刻为高保真三维孪生体,为城市交通治理植入“智慧神经”……在湖南湘江新区,曾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借助人工智能已实现效率翻番。
作为驱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正重塑中国中部地区的创新版图。继长沙跻身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后,湖南湘江新区以占全省六成的省级AI示范项目,宣告自主可控的AI创新之路已然贯通。
位于岳麓山脚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每秒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算力媲美50万台PC计算能力的长沙昇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可更快进行图像、语音的AI模型训练,极大提高人工智能企业、科研院所的工作与研究效率。
湖南湘江新区从建设算力设施高地、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培育示范应用场景等多方面发力,相关前瞻性布局已密集落地。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聚焦先进计算、大数据及数字经济领域,共建“湖南先进计算与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平台”与“湖南算力网络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提供海量训练素材。
作为配套产业,湘江新区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检验检测)产业链发展迅猛,提供关键“物理载体”。截至2024年底,湘江新区链上企业达532家,拓维信息、安克创新等上市企业稳步发展,“小巨人”企业蓬勃涌现,赋能长沙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长沙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湖南湘江新区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建长沙软件学院、产业生态圈,计划每年培训软件人才1万名,致力于将长沙建设为“开发者中心城市”。“程序员回湘服务平台”“长沙人才网”成为覆盖全市乃至全省软件业的企业库、人才库。
目前,湘江新区还在加快建设全场景AI智慧园区,计划将规划部署超600个智慧应用场景,涵盖智能安防、绿色能源、无人配送等领域,以场景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变革生产生活的创新浪潮。
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