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喻劲猛
近年来,滇中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厚植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本底。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新区直管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9.4%,4个市控断面水体优良率保持在100%,土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2023年6月以来,已建成“口袋”公园42个、绿美社区18个、绿道11公里、绿美街道5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美丽、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保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初秋的宝象河水库像一面镜子,镶嵌在苍翠的群山之中,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微风拂过水面,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重保护、强治理、调结构、优环境、促发展、守底线’的总体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好各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新区直管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空港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空气优良率取得新突破。新区各单位、街道、社区联防联控,通过提前预警、及时响应、有效处置,共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有机废气排放、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领域监督管理,空气质量优良率从92.51%上升至99.4%。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新区直管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9.4%,空气质量较为稳定。
水质有所提升。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新区精准发力,着力加强滇池、牛栏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宝象河水库水质提升整治工作,提前完成宝象河95个入河排污口精准溯源和整治。加强水质监测、预警、调度和处置,对不达标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断面水质进行预警通报。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纳入考核的4个市控断面水体优良率保持在100%,牛栏江流域3个断面中有2个水质提升为Ⅱ类,牛栏江流域1个断面、滇池流域1个断面和宝象河水库均稳定在Ⅲ类水质。
土地安全利用率保持稳定。新区通过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和“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及时更新“污染地块名录”,压实属地责任,强化土壤污染监管。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新区直管区土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同时,新区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防治,确保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新区直管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率保持在8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新区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当作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问题抓好落实,实行办理闭环、核实闭环、监督闭环“三个闭环”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巩固成果长效机制,做到整改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以点带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1月、4月,新区直管区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滇中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和滇中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一期相继实现并网发电,装机总规模为5.94兆瓦,为园区提供持续稳定的绿色电力,直接促进园区节能减排,打造低碳园区。
临空产业园内,京东方国内首条12英寸硅基微显示生产线快速运转。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在技术创新上表现卓越,在绿色发展方面也走在前列。凭借扎实的环保基础和先进的节能降碳技术,2024年12月,该公司经华测认证有限公司综合评价,获得I型五星“零碳工厂”证书,成为京东方集团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新区直管区共有6家省级绿色工厂,其中,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电立电缆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已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
近年来,新区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全力推进产业的生态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新区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在前期招商引资时,就从源头上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节能审查的相关规定,要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条件的企业在开工建设前取得节能审查意见,确保项目能源消费、能效水平及节能措施等情况符合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强化能耗“双控”约束,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利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降耗,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同时,新区主动靠前为企业做好绿色发展服务,聚力打造“环保管家式”服务品牌,强化项目环评台账管理,加大对环评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快先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引领园区产业焕新、向“绿”而行,让绿色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见缝插绿打造绿美城市
“这里原来是两块荒地,我们将铺设草坪,种植满天星、毛叶杜鹃、欧洲荚蒾、玉龙草等地被植物,再种上三角枫、冬樱花、球花石楠、丛生四照花等乔木,打造成集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便民口袋公园。”
2023年6月以来,新区直管区围绕“绿美、宜居、特色、韧性”要求,以“增绿提质”为主线,深入开展绿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通过见缝插绿、开荒拓绿、景观提升改造、更换老旧设施等举措,对零星场地、闲置地、边角地、废弃地进行绿化改造,配套健身器材、景观照明等设施,外提颜值、内强品质,建成一批绿美街区、绿美社区,聚力打造美丽和谐的品质新城,让群众享受“开窗有景,出门见绿”的幸福生活。
新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新区直管区共建成“口袋”公园42个、绿美社区18个、绿道11公里、绿美街道5条,完成防护绿地整治1.2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增长至30.1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86.65%。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新区直管区于2024年11月启动“城市大管家”项目,构建高效、智能的城市管理体系——从前端的垃圾分类、道路清扫保洁,到中端的垃圾收集转运、后端的垃圾资源化焚烧处置以及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服务,打造美丽、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该项目运营服务以来,投入10余辆“零排放、低噪音”的新能源纯电车辆作业,联动智慧城服管家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移栽抢救绿化乔木550余棵,完成绿化提升专项工程10余项;4个居民小区成为垃圾分类“2+2”示范小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本同比降低超15%。
呈黄路绿化提升工程完成后,三角梅恣意怒放,10株上百年的三角枫姿态优雅,道路沿线植被绿意盎然。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工地,550余棵绿化乔木经移栽抢救和精心管护,成为片区生态美景。
城市的绿意,为美好生活添彩。退休的刘大爷经常带着老伴在新绿化的街道散步,他开心地说:“现在满眼都是绿色,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就像在公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