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东村,凉风习习,满目葱茏的青山让人顿觉神清气爽。6名旅客忽而在东村书院的阳台拍照,忽而在书架前看书。“这里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养眼养心。”来自重庆的李长寿和他的朋友们谈论着嵩明县的气候,并果断在东村的一家民宿办了入住,“先住上几天再说。”他惬意地坐在沙发上,享受这份难得的清幽。
“我是来看朋友,他们住在嵩明县城的锦绣兰苑小区。”李长寿说,他们几个老朋友年轻时曾在西双版纳当知青,对云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退休了,大家约着出来避暑,首先想到的就是云南。当他们来到嵩明看望在此旅居了一年多的老朋友时,很快也被嵩明深深地吸引了。“这里真凉爽,而且交通方便,不论开车还是坐高铁坐飞机,都很快。”李长寿笑呵呵地说。
偶然的看望变成了期许的居住,这份转变源于嵩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便捷通达的交通以及政府部门热情有爱的服务。
嵩明位于北纬25度,地处昆明东北部,年平均气温14.8摄氏度,是一个气候温润的宜居之地。这里更有兰茂文化,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嵩明人学习养生、践行健康生活。这里地处昆明“1小时经济圈”,高铁、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从川渝、湘鄂等地出发最快3小时可达。
嵩明紧抓“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机遇,提出打造“旅居云南·入昆第一站嵩明”品牌,以系统性思维破题旅居产业,从住宿、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入手,全方位为旅居人群提供服务。为了方便旅居人群出行,该县开通了“轻嵩快线”公交线路,全线22个站点覆盖县城、职教新城;在圆山馨苑、锦绣兰苑等旅居人群集中的社区增配健身器材、商超、快递驿站等基础设施,“15分钟舒适生活圈”逐渐成熟;全县18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医保即时结算,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的旅居者超800人,专业养老机构提供“一对一”上门助医、助浴等服务;上线了集成房源查询、线上签约、政策咨询等功能的“嵩明旅居通”小程序,日均访问量破千次,极大方便了旅居人群寻找房源。该县还发布《嵩明县文旅产业提质赋能实施办法》等,通过明确盘活存量房源、奖励“异地式养老”等举措,以政策支持激发企业活力,先后为云南大红地文旅开发有限公司、云南虹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下达文旅扶持资金130万元,协调中国农业银行、嵩明农村商业银行设立专项贷款,为相关旅居企业授信680万元,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推动旅居从“流量”变“留量”。
为了打响旅居品牌,该县在重庆举办了“旅居云南·入昆第一站——嵩明”产业招商推介暨新闻发布会,掀起了一波入嵩实现轻“嵩”生活、“渝”你有约的热潮。在嘉丽泽湿地举行的产业招商房源推介会,吸引了旅游、旅居、康养、养老、药食同源等多类别的85家企业参会,超7000套城镇、乡村、度假三大类旅居房源首次亮相,8家企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
“这是我在嵩明旅居的第三个年头。”住在杨林镇装备园小区的李廷英说,从来到嵩明她就喜欢上了这个慢节奏、气候宜人的地方,并关停了自己在重庆老家开设的茶馆,一个人来到嵩明旅居。“前几天刚把孙女送走,我姐姐她们又从四川来了。”李廷英的表姐妹来到嵩明看望她后,也被嵩明得天独厚的气候吸引,挨着她租了套房住下来。如今三姐妹每天走进嵩明的大街小巷四处“淘宝”、打卡。颇有艺术风格的表妹随身带着相机,到哪都要给姐妹们拍上几张美照。“这样的日子很惬意!”
在嵩明,像李长寿、李廷英这样爱上嵩明、住在嵩明的旅居者很多。据嵩明县文化和旅游局不完全统计,今年,到嵩明旅居的人群覆盖全国30个省市,来自贵州省、重庆市、四川省的旅居人群最多,旅居总人数达到2万多人,比去年翻了一番。旅居人群也越来越有归属感,在前不久举行的旅居家人“域见杯”才艺比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居者纷纷走上舞台与当地人同欢乐。
面对旅居养老这片蓝海,如何为旅居老年朋友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如何让更多的旅居人群认识嵩明、留在嵩明,成了嵩明旅居产业不懈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刘晓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