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师,你看我借的这本书。”9月8日,西冲小学图书馆里,四年级8班的孩子们围住郑翔予,争先恐后地和他分享挑选的书籍。
2020年,学工程造价专业的郑翔予通过公招考入西冲小学。时光飞逝,当初那个“零师范背景”的青涩大学生,如今已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孩子王”。“刚来西冲小学时,老教师分享经验:学生要先喜欢你,才会喜欢这门课。以前的老师是权威型,今天对教师的要求是要平等沟通,多花时间和他们一起学一起玩。”郑翔予说。
郑翔予告诉记者,如今的语文课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识字写字这类有标准答案的课程,更有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分享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阅读习惯的课程,并且由于数字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智慧课堂,给孩子们看动画、视频,把他们没有见过的场景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图书馆里,学生们沉浸在书海中。郑翔予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并摘抄好词好句,“阅读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一生受益。”郑翔予经常这样告诉学生和家长,“每学期都有推荐阅读书目:四年级上学期读《中国神话》《希腊神话》《山海经》,下学期开始读四大名著青少版。”
为激发阅读兴趣,在每周开设的“课外阅读分享课”上,同学们轮流讲述自己喜欢的书籍:读到了哪些有趣的内容、有什么收获……这样的训练,让很多原本腼腆的学生变得敢于表达。
下课铃一响,郑翔予就和孩子们一起冲向操场。“郑老师,我们来比跑步!”“郑老师,你看我能跳这么远!”操场上总是回荡着这样的呼唤。
一路陪伴,郑翔予见证了学生们的变化:原本沉默的孩子变得开朗了,调皮捣蛋的孩子学会遵守纪律了,讨厌阅读的孩子开始手不释卷了。
“数字时代,老师最该做的是把思考的过程还给孩子们。”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郑翔予用平等沟通和真诚陪伴,成为“数字原住民”的点灯人:“我不一定要生产新知识,但我尽力把每个孩子引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