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滇中新区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的云南阅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技术人员正在生产线上监测电池数据分析、查看应急照明灯的亮度……这是云南阅众航空今年自主创新研发的主力产品——飞机应急灯供电系统电池组件。“我们设计的飞机应急灯供电系统电池组件可持续照明30分钟,满足适航标准规定的照明时长。”云南阅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剑锋告诉记者。
“飞机每两年就要更换1次应急灯供电系统的电池组件。以一架飞机需要6至10组电池组件为基准,根据国内现有飞机数量,每年约消耗1.5万组电池组件。”周剑锋介绍,企业非常看重航空市场蓝海,从2023年底开始自主研发飞机应急灯供电系统电池组件,目前已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审定通过的3个型号应急灯电池组件资质,另外2个型号产品处于民航局审定受理阶段,预计今年11月可正式拿到民航局批准的项目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提升飞机应急灯供电系统电池组件质量并非易事。电池组件生产需经历包括短路、过充电、循环寿命、高低温、震动、冲击、盐雾等30余项性能试验和环境试验。只有通过严苛试验证明产品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才能获得生产批准,“每个产品光各项试验费就达30万元,全部试验完成周期约半年,还得派工程师带着设备、电源前往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周剑锋介绍,以温度冲击试验为例,要让产品在零下30摄氏度工作2个小时,15分钟内迅速回升到85摄氏度,“这样循环3次,而且功能不能掉链子,才算试验成功。”
“飞机零部件国产替代依旧是高壁垒行业,尤其是重要零部件的国产替代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提升技术,‘等风来’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事。”周剑锋和团队坚守创新研发之路,“研发应急灯供电系统中的应急灯、电池、充电器等。从自主可控的单一零件到系统部件,生产成本会得到降低,加上具备不同机型灵活定制、技术可持续升级的优势,有望开拓更大市场空间。”周剑锋说。
本报记者 舒珺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