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安宁高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1至9月,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位列昆明市14个重点开发区首位。作为区域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78.2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市开发区总量的4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4.7%,远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产业集聚提质 绿色集约协同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安宁高新区在今年前三季度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增长动能。园区以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主导产业营业收入集中度高达75.32%,较全省开发区平均水平高出19.83个百分点,产业集聚水平领先。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园区亩均营业收入达到330.53万元/亩,较省级开发区平均水平提升69.5%,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园区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战略,依托全省绿电优势,积极谋划打造绿色石化、有色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3条千亿级产业链。通过跳出原有产业路径依赖,紧扣有色金属与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区正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征、符合安宁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一至三季度,园区度电工业产值较全省开发区平均水平高出129.8%,实现了经济增长与能源节约的协同推进。
在企业层面,产业集聚与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云南铜业西南铜业分公司去年搬迁完成智能化转型后,其产品能耗与成本显著下降,合格率与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样位于园区的云南杉杉新材料公司,其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实现了全封闭、高效无污染运行。云南云天化石化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从生产线“靠经验”到全流程“数字化”,不仅获评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还拟认定为“小灯塔”企业,公司负责人在谈及转型成果时自豪地表示:“这转型真是转对了。”
服务机制创新 激发企业活力
工业经济的稳健增长,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坚实支撑。园区创新实施“3个1%工作法”“5D店小二”服务机制,强化土地、电力、人才等全要素保障,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增强企业获得感与发展信心。今年以来,已累计帮助企业争取各级奖补资金超3000万元,协助企业获得信贷支持23亿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资金难、路径迷、思路窄等痛点,安宁高新区精准施策,通过金融、政策、标杆三轮驱动,推动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结出累累硕果。园区主动牵线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召开科技金融对接会,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创贷款落地见效。云南祥丰石化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有了资金支撑,企业不仅有底气投入智能设备升级,更顺利跻身“小灯塔”企业拟认定名单。
为解决企业不懂政策、不会转型的难题,园区常态化开展政策培训,从试点申报到专项补贴申领,邀请专家深入讲解数字化解决方案,手把手教企业优化流程。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员原本觉得数字化距离很远,经过培训指导后,企业不仅建成了智能车间,还同时入选“小灯塔”企业拟认定名单和“链式”转型案例企业。
在巩固前三季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安宁高新区将进一步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放大产业集聚、亩均效益与绿色发展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深化产业链培育与营商环境建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2022年至2024年,园区累计完成省外产业到位资金507.47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2.69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400亿元增长至1849亿元。连续三年,安宁市稳居全国工业百强县行列。
未来,安宁市将持续放大标杆示范效应,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定制化服务,推动数字动能不断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安宁样本”。
本报记者 陈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