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滇中漫谈

让闲置资源变为致富阵地

刘晓婕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大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或另择地方盖新房,乡村里出现了无人居住、无人打理的老房子,造成了资源浪费。如何唤醒这些“沉睡”资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嵩明县东村打破陈旧思维,村集体牵头摸排闲置老房,通过“党总支+企业+群众”的合作模式,让返乡创业者、村民与集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闲置老房升级改造。闲置多年的东村小学在保持原貌下,被打造成风格独特的村晓民宿;村头地质灾害点被改造成东村书院;闲置老房被打造成融合了餐饮、住宿、茶室与美术馆功能于一体的虹风小院……村晓民宿、东村书院、虹风小院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到东村参观旅游,成为都市人追寻烟火气的目的地。这种“修旧如旧、新旧共生”的改造原则,既守住了乡村的物理肌理,又激活了空间的经济价值。

由此可见,唤醒乡村“沉睡”资源,要因地制宜,深挖本地特色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精准定位,打造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拓宽发展空间。比如,风光秀丽的地方,可借鉴东村模式,将闲置老房改造成民宿、美术馆、书屋,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闲置老厂房可结合当地实际,改造成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中心,让老资源变成新地标,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活力。

在做到让闲置不“闲”的情况下,更要让“闲置”变优质。这就需要大胆创新,激发活力。东村深挖本土基因,将红色文化与旅居体验结合,红军长征纪念馆、体验步道串联起研学线路;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交融,丰收节里的农产品展销、田间劳作体验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村生活;校园记忆、民俗传统通过空间设计自然流露,让民宿成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载体。东村跳出许多乡村民宿的同质化困境,将文化融入老房改造,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更难得的是,闲置资源的盘活形成了业态集群效应——东村书院的万册藏书、村播小院的农产品直播、当地特色餐饮与民宿互为补充,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链条,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东村的实践给出了唤醒“沉睡”资源的重要启示:盘活闲置资源,关键在创新创造,以创意赋能,才能让闲置存量换发展增量。乡村闲置资源的盘活,核心是“匹配”——让乡村的闲置空间对接城市消费需求,让本土文化基因对接现代生活方式。政府的政策引导、市场主体的专业运营、村民的广泛参与,三者形成合力,既让村集体增收、村民就近就业,又让乡村民宿避免了千村一面的尴尬,形成独具一格的竞争力。可见,这种探索发展的新思路,不仅让闲置资源利用起来,更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行业发展。

唤醒乡村“沉睡”资源,不仅能让乡村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还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地把一栋栋闲置老房变身为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乡村风景线,让闲置资产再生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面对面感受榜样力量

  • 数智转型驱动 发展动能强劲

  • 新G320国道完成修复恢复通车

  • 昆明市委宣讲团在新区宣讲

  • 昆明海广兴水果市场主体结构封顶

  • 培育“通道经济” 推进开放合作

  • 让闲置资源变为致富阵地

  • 天府新区加快打造舒适公园城市

  • 复兴社区:探路新区“微旅居”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