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交通赋能产业·智慧驱动未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观点

“车路云一体化”是交通系统范式变革

鲁光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车路云一体化”不是简单地把车、路、云3块硬件拼在一起,而是一次“交通系统范式变革”:从“人—车—路”各自协调升级为“车—路—云”分层协同,并最终走向“跨交通方式、跨用户社团、跨载运工具”的自主式交通是交通发展的趋势。要实现这一跃迁,需要破解“边界、融合、利益”3大难题,并坚持“一体化设计+模块化生长”的开放生态路线。

首先,要定义好车、路、云的功能边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降低投入成本:车端聚焦实时执行与高精度、实时感知;路侧强化广域融合感知与局部交通决策;云端承担全局交通优化与资源调度。三者之间通过统一的数据语义和接口标准实现“松耦合、强协同”。试图做“大一统中央控制”的方案都会因交通巨系统的复杂性而失败。

其次,技术供给要回答“融合感知可测、协同决策可控、混合交通安全可信”命题。交通系统已演变为“空—天—地—车—路—云”多维巨系统,唯有采用“目标—功能—接口”分层解耦的一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安全、可靠、可持续演化。

再次,商业模式必须找到“共同利益链”。政府负责政策与公共利益托底,行业制定标准与接口,企业开发多样化应用;用数据作为中介,打通“投资—建设—运营—收益”闭环,才能形成“多方共建、多方共治、多方共享”的市场化生态。“车路云一体化”的交通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从初级应用开始一步步迭代发展。

“车路云一体化”的真正价值不仅是让车更智能、路更智慧,而是通过云端的跨域数据与算力,把原本割裂的交通子系统变成“按需组合、柔性服务”的智能化综合交通操作系统,最终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个性化。

本报记者 马逢萃

  • 构建“车路云城”协同发展

  • 形成从道路测试到示范运营的模式

  • 做好“制度、建设和商业”3张清单

  • 让红绿灯先开口、道路先思考

  • 让自动驾驶“持证上路,违规下岗”

  • 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新格局

  • “车路云一体化”是交通系统范式变革

  • AI与交通工程深度融合

  • 博采八方众长 助力新区崛起

  • 让“智能的车”驶上“智慧的路”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